沉香是一種顏色暗黑且質地重的木材,取自於南洋的容水沉香樹(Aquilaria malaccensis)或其他沉香屬(Aquilaria spp.)植物的木質部,由於沉香內含豐富且帶有香味的樹脂,因此在人類文明歷史中早有使用紀錄,而且價錢不菲。西元8世紀的回教及印度傳統醫學就已有把沉香入藥的記載。聖經舊約亦有沉香做成香水的記載,至今這些用法還繼續流傳著。印度傳統醫學、藏醫及東亞傳統醫學也都有使用沉香。中東地區盛行將沉香製成香油或香料(可參閱alhazmiah group的網頁http://alhazmiah.wordpress.com/2007/12/08/%D8%AA%D9%82%D8%B1%D9%8A%D8%B1-%D9%85%D8%B5%D9%88%D8%B1-%D8%A7%D9%84%D8%B9%D9%88%D8%AF-%D9%88%D8%AF%D9%87%D9%86-%D8%A7%D9%84%D8%B9%D9%88%D8%AF/)。在佛教、印度教及回教的儀式中也使用沉香,香道再興起也重新點燃起日本人對沉香的興趣。在台灣,五加皮酒及竹葉青酒也在製作過程加入沉香增加酒的香味或是將沉香刻成雕像、串珠及盒子上。
沉香在國際間的貿易可以追溯至十三世紀,而印度是最早出口沉香的國家之一,在1997年的國際貿易記錄中,就有七百多公噸的沉香是取自於容水沉香樹。在二十多個沉香出口或再出口國中,以印尼及馬來西亞的出口量最多。綜觀整個木材貿易市場統計資料,雖然沉香所佔的材積不多,但若以其金額計算時,卻是不容忽視的。
沉香的需求已達供不應求的地步,這是因為沉香屬植物族群中,只有部分的個體會產生沉香樹脂。雖然沉香樹脂的形成原因還在研究中,但這種芬芳的樹脂儲存在某些沉香屬植物的心材部位,受到真菌感染後大量分泌出來的。沉香就是富含樹脂的木材,不過從植物外觀很難辨別是否含有樹脂,為了找出含有樹脂的木材,要砍倒樹幹才能找出含有沉香樹脂的個體,這種做法導致大量沉香樹遭人砍伐;另一方面,不含樹脂的木材因為該木材質地太軟無法當建材,用途有限。沉香的高價也導致了有人在多個沉香產地國進行非法砍伐及貿易。
除非採取更進一步的行動來監控沉香的採收及貿易,否則無法降低容水沉香樹及其他沉香屬植物的野生族群滅絕的跡象。族群減少的負面衝擊不只是生物多樣性的損失,同時也是高價值森林資源的流失。目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植物紅皮書中已明定八種沉香屬植物為「受威脅(threatened)」等級。其中,有六種類就是因為過度採收沉香所造成的。容水沉香樹是於1995年2月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即「華盛頓公約」,或CITES)的附錄二中。列入附錄二後,所有CITES的締約國不論出口或再出口容水沉香樹的部分植物體或衍生物(例如、木片、精油),都必須對出口貨品簽發CITES許可證。
目前,沉香在國際貿易形式主要有木材、木片、木粉、油,甚至製成品如香水、香或藥物。台灣的部分的宗教信仰中,也使用到沉香。國人在使用上也需要注意這些產品天然珍貴資源即將消失的問題。
本文參考及翻譯自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研究的報告。
完整英文版本至http://www.traffic.org/dispatches/archives/february2000/agarwood.html下載。
其他關於沉香保育研究的資訊,建議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